铜镶嵌件(老墨盒的盖面)雕刻精美 明代高启《梅花》咏梅诗句
- 品相:有暇疵
铜镶嵌件(老墨盒的盖面盖顶)---手工阴刻,雕工精美,清新雅韵,有大家风格。年代我也不懂,请自辨。偶然得到的。
残而不失其美,残而不失其珍,残而不失其值,残而不失为师。
品相如图 宝贝描述仅供参考 7.5CM*7.5CM.世上有明朝高启一首<<梅花>>足矣,其余何足挂齿!
琼姿只合在瑶台,谁向江南处处栽。雪满山中高士卧,月明林下美人来。寒依疏影萧萧竹,春掩残香漠漠苔。自去何郎无好咏,东风愁寂几回开。刻画出梅花的傲骨玉姿。情景交融,相映生辉。以雪咏梅屡见不鲜,但以月咏梅尚不多见。
在中国,当文人遭遇皇帝,最不幸,最倒霉,被收拾得最残酷,下场最悲惨者,莫过于
秦朝的李斯,和明朝的高启了。
雪山梅园楹联趣谈:雪满山中高士卧,月照林下美人来
雪山梅园掬月亭上有一幅对联,"雪满山中高士卧,月照林下美人来"。这是明代诗人高启(朱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,他固辞不受,被赐金放还;但朱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,对他产生忌恨。后受株连被朱璋腰斩)《梅花》(九首之一)当中的咏梅诗句,此联中有两个典故。高士:指的是东汉时期汝南的袁安。据记载,有一年冬天下了大雪,洛阳县令出来巡视,看到人们都打扫雪出来讨饭吃。到袁安门前时,没有行路,以为袁安已经死了,于是叫人除雪进去一看,袁安僵卧在床上。问他为什么不出来,他说,下大雪人们都挨饿,不宜打扰别人。县令认为此人是贤士,于是推荐他为孝廉的典型。后来,袁安被任命为楚郡太守,政绩斐然。美人:据唐朝柳宗《龙城录》记载,隋朝开皇年间,名士赵师雄游罗浮(罗浮山,我国岭南四大名山之一,在广东广西一带),天快黑时,在一松林的酒店旁遇见一位美女,淡妆素服相迎,与她说话,感到芳香袭人。于是就约她到酒店共饮。赵师雄醉后睡着了,等醒来一看,自己睡在一棵梅花树下。后来人们常以罗浮梦比喻梅花。他遇见的这位美人就是梅花。
高启(1336——1374),死时才38岁。字季迪,自号青丘子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诗作透逸俊明,兼备众体。高启著作,诗歌数量较多,初编有5集,2000余首;后自编为《缶鸣集》,存937首。景泰年(1450),徐庸搜集遗篇,编为《高太史大全集》,今通行《四部丛刊》中,《高太史大全集》即据此影印。高启的词编为《扣舷集》,文编为《凫藻集》,另刊于世。在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中,他这样评述:“启天才高逸,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。其于诗,拟汉魏似汉魏,拟六朝似六朝,拟唐似唐,拟宋似宋。凡古人之所长,无不兼之。振末纤秾褥丽之习,而反之于古,启实为有力。”同时,纪昀也为其英年早折,未展才华,深表遗憾,高启“行也太早,殒折太速,未能熔转变化,自为一家,故备有古人之格,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。此则天实限之,非启过也。”
据史料记载,毛泽东曾一日三找高启的梅花诗。高启的这首梅花诗,无论就格律、文藻、意境来说,都堪称上品,而高启在中国文学史上并未被后人所重视,其姓名几为今日学子所不知。毛泽东却于被遗忘的角落中发现了这株异卉奇葩,殊属不易。在一定意义上说,是毛泽东爱梅品梅的雅好拯救了一位诗人。反过来,高启的“复出”,也使毛泽东对明代诗词的看法为之一变。他以前认为明朝没有什么好诗,想不到还有高启的梅花诗这样精萃的作品。此后他多次对别人发表过明朝有好诗的看法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毛泽东一天连发三封信,找到了不仅是一首喜爱的咏梅诗,还找到了一位沉寂已久的知音。附:毛泽东手书高启《梅花》墨宝及《梅花》诗全文
-
最近销售:0 掌柜:d[s295090058]¥3095 元